首先申明几点:
1、本文是王妈妈的 kaiyun 裹脚,有一定的长度,但未必就臭。
2、笔者姓唐,不姓白,大坪人氏。白品仅是笔名而已,草根的意思。
3、本条路线可作精品一日游,且经笔者和朋友实地勘探和体验过。这里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秀丽的山水,还有神奇的传说,融合着众多的旅游元素,赏心悦目中惊险刺激,前景十分看好。
4、希望以后来体验这条徒步路线的游客,注意环保,爱护草木,不要乱丢垃圾,否则笔者(微信号:txj267,结交天下胆识之士)就是家乡的罪人了开云!
附“”三月三“期间,笔者和一帮朋友”徒步天子岭的视频,随手所拍,权添乐趣,建议在wifi下观看。
徒步路线第一站:麻市大桥。
麻市截流堰坝
站在麻市大桥之上,可以凭栏远眺,欣赏建江两岸的风光,离离野草和依依岸柳尽入眼底。前方150米处即为截流堰坝,江水一线铺开,浩荡而下,颇为壮观。
据资料称,这里原有西江堰,约建于明末,木桩竹笼卵石堰, 长250米,灌田8400亩。1957年春,建江引水工程大坝建成,原西江堰废。
第二站:翠西村委五山大教寺
五山寺之入口,左边通黄龙井村
外表极为简朴的五山大教寺
五山寺开阔的前朝
五山大教寺的云公和尚墓塔
五山寺位于翠西村委的五山岩上,寺以山名,山以寺灵。五山岩虽然不甚高大,但山体奇异,隐含禅机,因为该山犹如一只仰天的大佛掌,五指毕现,形神兼备,所以当地又有人把它称作五指山。
五山岩深得天地之造化,众妙毕集,十分契合传统风水学的格局。五山岩的左右两边相当匀称,并且各自耸起了两座小山峰,还向内微微掬抱,犹如两道长钳,形成了左青龙右白虎的天然屏障。五山岩的正后方,也就是风水学中所谓的玄武方向,不偏不倚,又突兀起了一座山峰,形如中指,最为高大,可谓后靠有力。至于其前面的朱雀方向,明堂开阔,土地平坦,尤其是正朝着的田野之中,还有两座圆似馒头的小山包,犹如供奉诸佛的祭品,天造地设,令人拍案叫绝。
五山寺即位于佛掌的掌心位置,前呼后拥,左右环抱,而又唯我独尊。站在寺院的大门口,只见远山近水,历历在目;田畴道路,尽收眼底,好一幅气象万千的景象。加上五山岩之后,是巍峨入云的海洋山余脉,前方一里处,又有浩浩荡荡的建江奔流而过,山环水绕之中,藏风聚气,实在不失为一处精神妙地。
五山寺虽然地处一隅,名不见经传,影响甚微,但也颇有些渊源。据说,当年鼎鼎大名的全真和尚,首先看中的就是五山岩,只是他坐在后峰之上,数来数去,也许是福缘不够,呈现在他面前的却只有四座山峰,原来,他忘记了脚下的那座山峰,参悟不到自己就是一座最高的山峰!全真和尚后来只好在全州城西的山麓下,创建了湘山寺,成为一代高僧,被人们尊称为无量寿佛。
所谓福地等福人,这样,一直到了清朝嘉庆年间,有一个叫做瑞老的和尚,游历至此,看见这里地理独特,风水奇佳,刹那间醍醐灌顶,像是找到了心目中的圣地。他于是就在山上定居了下来,并且开辟荆榛,传播佛理,逐步创建了五山寺。瑞老和尚圆寂后,就埋葬在寺院之后,其墓地至今犹存。人们为了纪念他,还在上面修建了一座五角五层高的密檐式实心石塔,以掩其骸。该墓塔庄严壮观,独具一格,不仅为本乡之绝无仅有,就是放眼整个全州县,也极少这样具有史料价值的珍品。
据当地一些老人相传,瑞老和尚入殓时,其尸身盛放在一只大缸里,为保肉身不化,周围还洒满了粗盐,因此,当地人又把该墓戏称为盐和尚墓。后来,附近村庄有一个小孩子跑到墓塔边玩耍,突然就大哭大闹起来,回家后还得了一场重病,其家人一气之下,就掘开了石塔下面的坟墓,结果发现墓室里面空空如也,瑞老和尚的尸骸,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家在莫名其妙之中,纷纷传言,说瑞老和尚是涅盘成佛,径往西天去了。这样一来,五山寺名声大噪,香火更加鼎盛。
不过,原先规模宏大的五山寺,已经在文革的浩劫中,毁坏殆尽。后来,村民们在寺址之上,修建了一所村级小学,让琅琅书声整天回荡在这块风水宝地之上。只是十几年前,由于生源有限,该校被撤并,校舍因无人看管,也就变得破破烂烂了。
公元2000年时,这里来了一个名叫乾悟大师的尼姑,作为住持,又开始宣扬佛教。经其多方奔走,两年后,在旧寺址之上,一座天王殿拔地而起,五山寺也得以重现人间。
据乾悟大师介绍,这里的学校废弃后,大部分已经沦为村民的养殖场,可是自她来后,说来也奇怪,那此猪啊鸡啊等牲畜,纷纷得病,极难成活,养殖主人这才意识到,佛门之地,不可玷污,于是只好让位于她。而且自她重建五山寺后,山上突然飞来了一种灵鸟,早晚啼叫,如说佛理,十分悦耳。这些牵强附会之说,倒也为该寺增添了几份灵异色彩。
第三站:黄龙井
四季不绝的黄龙井
岩洞中供奉的龙像
五山寺右边的山脚下,有一个岩洞,恍如张开大嘴的龙头,宽约半间教室,泉水从洞里奔涌而出,汇成了一条清冽的溪流,俗称黄龙井。旁边的村庄也因此而得名为黄龙井村。
传说很久以前,五山岩下有一条黄龙在修炼,它后来破壁而出,于是就留下了这样一个深不见底的岩洞,其泉水甘甜可口,冬暖夏凉,四季不绝,造福一方。
第四站:云雨殿
半山腰上的云雨殿
云雨殿下面传说中的神仙泉水
前来装运云雨殿圣水的人络绎不绝
据《全州志》记载,全州县设置以祭神活动为主、附有商品交易的庙会有多处。解放前有安和的观音堂、龙水镇蛟龙田村定慧寺、朝南高安殿、凤凰云雨殿等10余处。解放后大部分庙会相继消失。但凤凰云雨殿庙会,至今还盛行。
云雨殿始建于民国十三年,每年农历八月十七日,附近数十里的群众及邻县的信徒汇集到云雨殿朝拜和还愿,彻夜不息,热闹非凡。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乃是传说云雨殿(里面供奉着主管施云播雨的仙姑)下面的一口泉眼是圣水,在农历八月十七日那天喝了,求子得子,求财得财,十分灵验,所以前来取水的人不惜挤破脑袋也要争得一瓢。
就是到了现在,自云雨殿流下来的山泉水,还清冽甘甜,沁人心脾,放置一周而不腐不臭,可直接饮用,其水质可谓冠绝全州。远近去取水的人不绝于道。
第五站:石冲村后山大峡谷
远眺石冲村后山大峡谷
峡谷中泉水
小型瀑布
清泉石上流
石冲大峡谷位于石冲村村后的理山之上。穿村而过,通过一条仅能步行的田间小路,约摸十来分钟,就到达了理山的脚麓下。理山只是海洋山余脉的一股,不为外人所知。这里到处都覆盖着茂密的植被,藤蔓横生,古木参天,遮天蔽日,恍若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寒意由脚尖而起,雾气自胸口而生。
一股湍急的山泉,自峡谷中奔流而下,形成了一道道白花花亮闪闪的瀑布,看上去令人赏心悦目。笔者情不自禁地喝了一口,只觉得甘甜无比,沁人心脾。据朋友介绍说,理山是石冲村的水源林,也是他们族神栖身的地方,村人世世代代都加以保护,流传着种种神奇的传说。
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外村一些人趁机来砍伐这里的古树,结果树上不是掉下虫蛇,就是飞来野蜂,伐木的人因受惊吓而跌断了手脚,种种异象让外村人竟不敢刀斧相加,古树因而奇迹般地得以保存。就是在十几年前,合抱大的古树还是触目皆是,山里阴森恐怖,是鸟兽们的天堂。可惜2008年春季南方大雪灾时,许多古树毁于一旦,损失惨重。
即使如此,这里依然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茂密和繁盛为他地所无。
第六站:龙山殿
唐天香的神道碑
唐天香修建的石亭
唐介公画像
龙山殿位于石冲村后的群山之中,殿里供奉着“三圣”,乃附近十多个同宗同源的唐姓村落共一万多人共同祭祀的神祗。该殿始建于宋代,传承至今,屡坏屡修,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这种千年如一日的家族信仰,实为民间所罕有。
据《龙山殿溯源碑记》记载,唐姓村落族人的始祖唐介公是湖北江陵人,居住在龙山之下。龙山是一座道教名山,历史上“孟嘉落帽”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龙山上建有一座殿宇,里面供奉着“三天大圣公”,是唐介公少年时专门祭神祀祖的地方。唐介公自幼聪颖绝伦,宋神宗时任为宰相,以耿直敢言、刚正不阿而著称。后因弹劾权贵,触怒仁宗,被贬英州(今广东英德)。
介公携家南下,在渡过淮河时,突遇狂风,风高浪急,船只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唐介公急中生智,焚香向天祷告。结果,隐隐约约中,果真有两个神人自天而降,一红一绿、一左一右分立船头。据说,两个护航的神人就是龙山上的“圣公”在显灵,绿的是水德星鲁雄,红的是火德星罗宣,他们水火相济,挽救了介公全家。为此,唐介公甚至还专门写下一首诗:“圣宋非狂楚,清淮异汨罗。平生仗忠信,今日任风波。舟楫颠危甚,鱼龙出没多。斜阳幸无事,沽酒听渔歌。”
后来,唐介公奉旨视察岭南,机缘凑巧,他发现广西兴安高尚的大宜山(古时也叫龙山)山势奇异,景色秀美,跟江陵的龙山十分相似,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了下来,并在山上建了一座龙山寺,以续老家香火。从那以后,介公的子孙就在桂北一带开枝散叶,繁衍开来,如今遍布于兴安、全州、灌阳、灵川、荔浦和永福等地,家族极其庞大。
卜居理山下实充村的唐氏一脉,也移自兴安。也许理山真是块风水宝地,他们不仅发人众多,并且还从这里衍生出了十多个同宗村落,如大塘、大马西、小水田、矮山脚、瓦窑头、毛坪岭等,都是从实充村搬迁出去的,他们连根同枝,总人口达一万多人,是地方上首屈一指的大宗族。这其中,又以实充和大塘两个村人口最多,是这一脉宗族的主干,所以,有时他们也自称为“实大族”。“
实大”一族依然以龙山后人自居,他们饮水思源,念念不忘祖宗恩德,于是就在理山之上修建了龙山殿,继续供奉两个救命神人。因此,龙山香火自湖北而兴安,再兴安而全州,传承千年。
龙山殿占地仅有三十来平方米,前半部分露天,后半部分则有封顶。大殿两侧竖着两根柱子,上面悬挂着一副楹联,上联是:“殿霭烟云,堂列塑像,此因恩公传于古”,下联是“你开云注册入口求名利,他卜吉祥,全凭三圣直到今”。墙壁上挂满了锦旗,无非是些有求必应、慈航普渡之类的感激话语。殿中间是一个拜台,插满了香烛。正前方则摆放着三顶木轿,端坐在里面的,自然而然就是他们唐氏家族的保护神了。
朋友介绍说,左边绿脸的是水德星,右边红脸的则是火德星,他们都是上界正神。俗话说:水火不相容。龙山殿在建成伊始,供奉的祭品第二天总会无缘无故地掉落到山涧之中,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族人们又在中间摆放了一尊“总管”,隔开了水火二神,这样的怪事才消失。据传,中间那位手持玉笏、威仪并重的“总管”就是商朝的闻仲太师,以忠君爱国而得以封神,水德星和火德星都是太师的手下,当然不敢再起内讧,要齐心一致了。传说如此,多是承载了乡民的朴素理想。
安和乡大塘村立有一块两米多高的“奉天诰命”碑,上面密密麻麻刻满了本族的历史名人,令人惊叹之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而作为这一族群发源地的实充村,最有名的人物当数清朝咸丰年间的唐天香了。据说他富甲一方,上至贤垌盖顶,下及大坪洛口,都曾经买田置地,范围之广令人咋舌,以致当地人传言他能“左脚达金,右脚达银”。意思是他左脚踩着的地方可以挖出金子,右脚踩着的地方可以挖出银子,如同拥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唐天香财力之雄厚,自然可想而知了。
千百年来,龙山殿不仅成为了这一带唐氏族人联谊的载体,还是地方上一种独特的风俗活动。
据石冲村一些老人回忆说,旧时,每隔三年,龙山殿都要举行盛大的“还愿”活动,唐氏族人大张旗鼓地抬“圣公”们下山,到各村去巡游。族人不仅备猪羊牺牲进行祭祀,还会请来道士大做道场。白天耍龙舞狮子,夜晚则搭台唱戏,就像一个盛大的节日一样,热闹非凡。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愿”活动已经不再举办了。
第七站:天子岭
徒步队伍
山花烂漫人妩媚
天苍苍野茫茫
三生守望石
山登绝顶我为峰
天子岭大峡谷
海洋山脉天子岭,位于凤凰镇南5公里处。海拔980米。天子岭看点主要是奇峦妙石,主打景观有天子石、龙头石、莲花石、香菇石、天宫殿、将军石、上马石等。
这是一座充满传奇故事的山峦。 相传古代有风水先生师徒俩由广西腹地一路寻找宝地北上,师傅遁土码龙脉后,徒弟独自行数个月来至此山顶,感觉风水不错却又拿不准,便想如师傅能从此地出来,那便是风水宝地无疑。
于是,徒弟拿了块铜钱放在地上,果然见师傅从置铜钱处头顶铜钱从土中钻出。师傅开言道:“此处山能藏风,水能聚气。左侧都庞岭,右侧越城岭在此交合,此乃聚天地之精气,阴阳之交合,世之佳城,非此莫属。近看左有黄龙潭,右有白虎岭,大小群山皆面西而朝东,此乃君临天下之佳兆也。再看左右有披甲执锐之卫士,山门外旗鼓罗列,左有老君(山)讲道,右有普世观音(观音岭)坐禅”。又道:“南边来龙八百里,龙尾撩在柳山尾。葬在龙头出天子,葬在龙尾出状元。如在“龙头”插竹,第二日必生笋;置蛋,第二日可孵”。恰巧有放牛郞闻之,悄然试之,插竹第二日果然竹笋破土而出,宛如龙角。鸡雏依笋而立,恰似凤雏。
秦始皇闻后,恐有人夺其位,命谋士前来探察。谋士用宝镜发现此地有出天子迹象。当时,秦始皇为征服南蛮之地(今广东、广西),大批秦兵正在兴安开挖秦渠(灵渠)、大运河,以联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谋士将开挖秦渠、运河之兵将调来,企图斩断龙脉。
奇怪的是,秦兵将龙脉掘开,第二日那道囗子又合拢了,挖一月均如此。谋士夜入山岭,听得土地与山神语:“日里千人挖,夜里万人垒,不怕千军万马,就怕铜油铁水。”谋士得知秘密,便令秦兵抬来熔炉与桐油,将熔化的铁水锁住龙头,再把桐油淋在龙脉上。由此龙脉尽絶,风水不再。
且不说这个传说真实与否,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里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绝对是难得一遇的天然氧吧!清甜的泉水是上山劳作的村民最好的饮料,不用任何加工,即可直接饮用,清甜的赛过农夫山泉。沿路都是绿色的海洋,到处都是可使用的野菜,蘑菇、竹笋、蕨菜……还有很多可食用的野果,数不胜数。
喜欢,别忘关注~
一起聊聊全州的故事!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Exceeded my expectations in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Highly recommend!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 This is my third time ordering from this seller, and they never disappoint.